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
湖南理工学院-岳阳兴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
工程实践教育中心
《化工原理》课程教学大纲
主讲: 武鹄、黄燕、王国祥
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
一、课程的基本信息
适应对象:化工、制药、等专业二年二期大学本科学生
课程代码:
学时分配:总学时108小时,二年二期72学时,三年一期36学时
赋予学分:6个学分
先修课程:高等数学、普通物理、物理化学
后续课程:化工工艺、化学反应工程、各种专业课程
二、课程性质与任务
"化工原理"是化学化工系本科生教学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,是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。本课程紧密结合化学工程类的专业特点,围绕单元操作原理和应用为主题,以动量传递、热量传递、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,系统介绍流体输送、沉降与过滤、传热、蒸馏、吸收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、基本计算方法、工程应用,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,树立工程观念。在此基础上,课程对超临界萃取、蒸发、膜分离等现代先进的单元操作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。
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、课程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,使学生牢固建立起"单元操作"的概念,培养学生工程分析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,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,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三、教学目的与要求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要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、流体输送、传热、蒸馏、吸收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,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及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。同时,要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,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、传热与传质的共性与特殊性,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四、教学内容与安排(△为重点、★为难点)
一、 教学内容
1 流体流动
1.1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
1.1.1 液体的密度
1.1.2 流体的静压强
1.1.3 △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
1.1.4 △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
1.2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
1.2.1 流量与流速
1.2.2 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
1.2.3 △连续性方程
1.2.4★伯努利方程
1.2.5 △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
1.3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
1.3.1 粘度
1.3.2 △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
1.3.3 层流与湍流
1.3.4 边界层的概念
1.4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
1.4.1 △层流对直管阻力损失计算
1.4.2 △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
1.4.3 局部阻力损失
1.4.4 管路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
1.5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
1.5.1 △简单管路
1.5.2 ★复杂管路
1.6 流速和流量的测量
1.6.1 测速管
1.6.2 孔板流量计
1.6.3 文丘里流量计
1.6.4 转子流量计
2 流体输送机械
2.1 离心泵
2.1.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
2.1.2 离心泵理论压头
2.1.3 离心泵的功率与效率
2.1.4 △离心泵的特性曲线
2.1.5 △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
2.1.6 并联与串联操作
2.1.7 ★离心泵的安装高度
2.1.8 △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
2.2 往复泵
2.2.1 往复泵的构造及操作原理
2.2.2 往复泵的流量调节
2.3 其它化工用泵
2.3.1 正位移泵
2.3.2 非正位移泵
2.4 气体输送机械
2.4.1 离心通风机、鼓风机与压缩机
2.4.2 旋转鼓风机、压缩机与真空泵
2.4.3 往复压缩机
3 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
3.1 颗粒的沉降运动
3.1.1 流体绕过颗粒的流动
3.1.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
3.1.3 △重力沉降设备
3.1.4 离心沉降
3.1.5 离心沉降设备
3.2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
3.2.1 颗粒床层的特性
3.2.2 △流体通过固定床的阻力
3.2.3 △过滤
3.3 离心机
3.3.1 一般概念
3.3.2 离心机的结构与操作
4 传热
4.1 概述
4.1.1 化工生产中的传热
4.1.2 传热过程
4.2 热传导
4.2.1 傅里叶定律
4.2.2 导热系数
4.2.3 △平壁热传导
4.2.4 △圆筒壁的热传导
4.3 对流传热
4.3.1 对流传热分析
4.3.2 牛顿冷却定律和对流传热系数
4.3.3★对流传热的因次分析
4.3.4 △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
4.4 有相变的对流传热
4.4.1 蒸气冷凝传热
4.4.2 液体的沸腾传热
4.5 传热过程的计算
4.5.1 △热量衡算
4.5.2 △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
4.5.3 △总传热系数K
4.5.4 传热推动力和总传热速率方程
4.5.5 △稳定传热的计算
4.5.6 不稳定传热计算
4.6 换热器
4.6.1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
4.6.2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
5 蒸馏
5.1 概述
5.2 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
5.2.1 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关系
5.2.2 两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
5.3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
5.3.1 平衡蒸馏
5.3.2 简单蒸馏
5.4 精馏原理和流程
5.4.1 多次部分汽化、部分冷凝
5.4.2 塔板的作用
5.4.3 精馏操作流程图
5.5 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
5.5.1 理论板的概念及恒摩尔流假定
5.5.2 △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
5.5.3 △进料热状况的影响
5.5.4 △理论板层数的求法
5.5.5 △回流比的影响与选择
5.5.6 理论板数的简捷计算
5.5.7 塔高和塔径的计算
5.5.8 两组分精馏的其它类型
5.5.9 精馏塔的操作和调节
5.5.10 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
5.6 间歇蒸馏
5.6.1 馏出液组成维持恒定的操作
5.6.2 回流比维持恒定的操作
5.7 板式塔
5.7.1 塔板结构
5.7.2 塔板的流体力学状况
6 吸收
6.1 吸收
6.2 气液相平衡
6.2.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
6.2.2 亨利定律
6.2.3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关系
6.3 吸收过程的速率
6.3.1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
6.3.2 等摩尔逆向扩散
6.3.3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
6.3.4 分子扩散系数
6.3.5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
6.3.6 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
6.3.7 总传质速率方程式
6.3.8 传质速率方程式的各种表示形式
6.4 吸收塔的计算
6.4.1 △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
6.4.2 △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液气比
6.4.3 △填料层高度的计算
6.4.4 △吸收塔操作计算
6.4.5 解吸塔的计算
6.5 填料塔
6.5.1 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
6.5.2 填料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
6.5.3 塔径的计算
6.5.4 填料塔的附件
7 干燥
7.1 概述
7.1.1 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
7.1.2 对流干燥特点
7.2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
7.2.1 △湿空气的性质
7.2.2 ★湿空气的H-I图
7.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
7.3.1 △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
7.3.2 △干燥器的物料衡算
7.3.3 ★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
7.3.4 干燥器出口状态的确定及干燥过程的计算
7.3.5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
7.4 干燥速度与干燥时间
7.4.1 △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
7.4.2 ★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
7.4.3 △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
7.5 干燥器
7.5.1 干燥器的主要类型
7.5.2 干燥器的选型
7.5.3 干燥器的设计
二、教学时间安排:
课程分
段标识
| 序
号
| 教 学 内 容
| 教学环节(学时)
|
讲
课
| 习
题
| 实
验
| 上
机
| 课
外
| 小
计
|
Ⅰ
Ⅱ
| 1
| 流体流动
| 16
|
| 2
|
|
| 18
|
2
| 流体输送机械
| 4
|
|
|
|
| 4
|
3
|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
| 6
|
|
|
|
| 6
|
4
| 传 热
| 14
|
| 2
|
|
| 16
|
5
| 蒸 馏
| 10
|
| 2
|
|
| 12
|
6
| 吸 收
| 12
|
| 2
|
|
| 14
|
7
| 干 燥
| 8
|
| 2
|
|
| 10
|
8
|
|
|
|
|
|
|
|
9
|
|
|
|
|
|
|
|
10
|
|
|
|
|
|
|
|
11
|
|
|
|
|
|
|
|
12
|
|
|
|
|
|
|
|
13
|
|
|
|
|
|
|
|
14
|
|
|
|
|
|
|
|
15
|
|
|
|
|
|
|
|
总计
| 70
|
| 10
|
|
| 80
|
五、教学设备和设施
多媒体教室、化工原理教学模型
六、课程考核与评估
课堂考核+单元测试+期终考试
七、附录
教学参考文献目录
1. 化工原理(上、下册),姚玉英等编,天津大学出版社。
2. 化工原理(上、下册),谭天恩等编,化学工业出版社。
3. 化工原理,王志魁编,化学工业出版社。
4. 化工原理(上、下册),陈敏恒等编,化学工业出版社。
5. 化工原理实验,李德树,王存文等编,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。
6. 化工原理示例与练习,丛德滋,方图南编,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。
7. 化工原理习题解,姚玉英等编,天津大学出版社。
8.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,贾绍义,柴诚敬编,天津大学出版社。
9. 自编化工原理实验讲议
教学网络提示
课程教学实施计划
教学单元
| 教学方式
| 学时
| 教学内容(标注重点△,难点*)
| 教学目标与
作业要求
|
01
| 授课
| 2
| 绪论
△流体静力学方程
| 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,掌握静力学方程的推导方法。P61 1.3.5
|
02
| 授课
| 2
| 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
△ 压强、压差、液位检测
* 液封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
| 灵活运用静力学方程在压强、压差、液位、液封检测中的应用。
P628.10.11
|
03
| 授课
| 2
| 流体流动基本方程,柏努力方程的实际应用
△ 柏努力方程的意义
* 利用柏努力方程解题
| 理解柏努力方程的实际意义,利用柏努力方程解决实际问题。
P6313.18.19.20
|
04
| 授课
| 2
|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
△ 流体流动类型及雷诺数
* 边界层的产生、发展和分离
| 掌握粘度的定义和意义,理解层流和湍流,掌握雷诺数的意义及定义。P66 23.25.
|
05
| 授课
| 2
|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
△ 范宁公式及哈根—泊稷叶公式
△* 因次分析
| 掌握层流直管、湍流直管及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;理解管路阻力对流体流动的影响。P66 26.27.28
|
06
| 授课
| 2
|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
* 复杂管路计算中的试差法;合理设计管路
| 掌握化工管路设计方法和简单管路、复杂管路计算方法。
P66 31.32.33
|
07
| 实验
| 2
|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测定
△ 实验过程调节
△ 实验数据处理
| 掌握直管、球阀、闸阀和孔板流量计阻力系数测定方法和阻力系数的求解。
|
08
| 习
题
课
| 2
| 柏努力方程的实际应用;管路阻力对流体流动的影响。
△利用柏努力方程解题的原则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
| 通过讨论,加深对柏努力方程解题的认识,管路阻力对流体流动的影响,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|
09
| 讨
论
课
| 2
| 围绕1~2道综合性题讨论
| 依据流体流动规律,培养学生分析流体流动过程各参数变化的问题。
|
10
| 授课
| 2
| 1.流体输送机械概述2.离心泵工作原理及理论压头3.离心泵功率、效率及特性曲线
△离心泵的流量调节及工作点
* 理论压头公式推导及意义
| 了解离心泵工作原理和离心泵理论压头公式的意义,掌握离心泵的调节方法。P98 1.2.4
|
11
| 授课
| 2
| 1.离心泵的串、并联操作2.离心泵安装高度3.离心泵的类型及选择
△ 离心泵允许安装高度和最小汽蚀余量
△ 离心泵实际安装高度计算
| 了解离心泵串、并联特点和应用场合,掌握离心泵安装高度计算,正确选择离心泵。
P98 6.9.11
|
12
| 授课
| 2
| 1.非均相物系分离概述2.重力沉降和降尘室3.离心沉降和旋风分离器
△ stokes区沉降速度计算
| 掌握沉降速度的求解,了解临界直径的意义和应用,掌握离心沉降特点。P142 3.5.6
|
13
| 授课
| 2
| 1.过滤数学模型和基本方程2.过滤时间与滤液量的关系
△* 数学模型方法;
△ 过滤基本方程
| 了解建立化工过程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方法;掌握恒压过滤的计算方法。P142 7.9
|
14
| 授课参观
| 2
| 1.过滤设备2.实验室讲解参观
△ 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
△ 连续过滤机的工作原理
| 了解各种过滤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,掌握过滤设备的操作方法。
P14312.13.15
|
15
| 授课
| 2
| 1.化工传热概述2.平壁、圆筒壁热传导计算
△傅立叶定律及意义;圆筒壁传热速率计算
| 掌握热传导传热速率计算。
P219 2.3.4
|
16
| 授课
| 2
| 1.对流传热2.圆管内强制湍流对流传热系数计算
△ 因次分析法;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及应用
| 掌握公式Nu=0.023Re0.8Prn的应用条件,并利用上式解决实际问题。P224 6.2.8
|
17
| 授课
| 2
| 流体无相变和有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
△不同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对流传热系数
| 掌握各种不同条件下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。P2199.11
|
18
| 授课
| 2
| 1.热负荷、平均温度差和总传热系数计算2.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
△ 传热基本方程应用
△ 传热总传热系数计算
| 掌握传热基本方程应用,学会各种不同条件下平均温度差和总传热系数计算。
P22014.15.16
|
19
| 授课
| 2
| 1.稳定传热计算2.换热器类型和选择
* 试差法在传热计算中的应用;
△ 正确选用换热器
| 掌握操作型传热计算方法;了解各种换热器类型、结构,正确选择和选用换热器。
P22116.20.21
|
20
| 实验
| 2
|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
△正确操作实验并获得数据;正确处理实验数据
| 测量对流传热系数并与半经验公式计算值比较;学会热电偶测量温度方法。
|
21
| 习
题
课
| 2
| 复习传热内容,纠正作业错误,讲解典型例题。
△传热基本概念,传热计算
|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|
22
| 讨
论
课
| 2
| 围绕1~2道题深入讨论各细节,将本章内容联系到一起
| 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热规律及热量衡算方法。
|
23
| 授课
| 2
| 1.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2.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
△ 拉乌尔定律,相对挥发度
| 了解蒸馏的基本原理,掌握气液相平衡规律。P274 1.3.4.5
|
24
| 授课
| 2
| 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
△ 操作线方程
△ 逐板计算法
| 了解操作线方程的推导、意义和应用;掌握NT的求法。。P2756.7.8.
|
25
| 授课
| 2
| 理论板数的影响因素;捷算法求NT
△ 进料热状态对NT的影响
△ 回流比对NT的影响
| 了解q、R和加料位置对NT的影响;掌握捷算法。P27613.16
|
26
| 授课
| 2
| 复杂塔的计算
* 其它精馏方式的特点和应用
| 了解各种其它精馏方式的特点和应用。
P27617.20.21
|
27
| 习
题
课
| 2
| 介绍典型精馏综合性习题
△* 典型例题讲解方法
| 了解精馏一章的主要内容,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
|
28
| 实验
| 2
| 筛板塔全塔效率测定
△ 认识精馏全过程和液体比重天平的正确使用
| 了解筛板塔结构、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;测定全回流时全塔效率。
|
29
| 授课
| 2
| 吸收过程与相平衡关系
△ 亨利定律
△ 溶解度
| 了解相组成表示法、溶解度和亨利定律。掌握吸收过程与相平衡关系。P3321.2.3
|
30
| 授课
| 2
| 1.吸收过程机理2.单相传质速率方程和传质系数3.总吸收速率方程和总吸收系数
△ 双膜理论
△ 总吸收速率方程
△ 总吸收系数
| 了解吸收过程机理—双膜理论定义和意义;掌握总吸收速率方程和总吸收系数公式;了解吸收总系数与吸收分系数之间关系。
P333 8.9
|
31
| 授课
| 2
| 吸收过程速率
△ 单方向分子扩散
△ 虚拟层流底层的定义和作用
| 了解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特点,掌握对流扩散速率的推导方法。P333 4.5.6.7
|
32
| 授课
| 2
| 吸收塔计算: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;吸收剂用量和最小液气比
△ 操作线方程
△ 最小液气比
| 了解物料衡算方法和操作线方程的意义,掌握吸收剂用量和最小液气比的计算方法。
P333 10.11
|
33
| 授课
| 2
| 1.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及塔径计算
2. .填料层高度计算
| 掌握塔径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。
P333 13
|
34
| 习
题
课
| 2
| △* 典型习题讲解
| 吸收总复习,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。
|
35
| 实验
| 2
| 填料吸收塔操作与吸收系数测定
△ 平稳操作实验过程
△ 实验数据处理
| 了解填料吸收塔结构和流程,掌握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方法和总体积系数测定。
|
36
| 授课
| 2
| 1.湿空气的性质2.湿空气湿度图和应用
△ 湿度图用法
△ 湿度、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
| 了解湿空气性质,掌握湿度图应用
P374 1.3
|
37
| 授课
| 2
|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
△* 决定干燥器出口气体的绝对湿度
| 掌握干燥过程所需绝干空气消耗量计算方法,正确决定干燥器出口气体状态。P374 5.6
|
38
| 授课
| 2
|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与干燥时间的计算
△ 干燥机理
* 降速阶段干燥时间的计算
| 了解湿物料含水性质,掌握干燥机理,计算干燥时间。P374 8
|
39
| 习
题
课
| 2
| 讲解典型例题及总复习
| 复习干燥内容,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。
|
40
| 实验
| 2
| 干燥操作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
| 掌握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原理及实验程序
|
化工原理课程考核大纲
一、适应对象
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;
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、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;
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、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
二、考核目的
通过本课程的考核,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流体输送、沉降与过滤、传热、蒸馏、吸收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、基本计算方法、工程应用,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,树立工程观念。培养学生工程分析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,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,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三、考核形式与方法
闭卷考试
四、课程考核成绩构成
课堂考核+单元测试+期终考试
五、考核内容与要求
序号
| 内 容
| 分数分布
|
1
| 第一章 绪论
| 3~5
|
2
| 第二章 流体流动
| 10~15
|
3
| 第三章 流体输送机械
| 5~8
|
4
| 第四章 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
| 5~8
|
5
| 第五章 传热
| 15~20
|
6
| 第六章 蒸馏
| 15~20
|
7
| 第七章 吸收
| 10~15
|
8
| 第八章 干燥
| 10~15
|
(
六、样卷
化工原理试卷
一.选择与填空 (20分 每空1分)
1.离心泵扬程的意义是( )
A.实际的升扬高度 B.泵的吸液高度
C.液体出泵和进泵的压差换算成的液柱高度
D.单位重量流体出泵和进泵的的机械能差值
2.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,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,下面两项判断是否合理,
甲:传热管的壁温将接近加热蒸汽温度。乙: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
将接近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( )
A.甲、乙均合理 B.甲、乙均不合理
C.甲合理,乙不合理 D.乙合理,甲不合理
3. 对某一汽液平衡物系,在总压一定时,温度升高,则亨利系数( )
A.变小 B.增大 C.不变 D.不确定
4. 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,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( )
的变化
A.平衡线 B.操作线与q线 C.平衡线与操作线 D.平衡线与q线
5.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( )
A.非结合水分 B.自由水分 C.结合水分 D.临界水分
6. 能全部吸收辐射能,即吸收率A=1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。
7. 球型石英颗粒在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ut,若stocks公式适用,当粒径增加一倍时,其沉降速度将为原来的_____倍。
8. 写出三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名称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______。
9. 恒压过滤时,若其他情况不变,过滤面积加倍,则所得滤液量是原来的____倍。
10.简单蒸馏与精馏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1. 精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12. 在浮阀塔的负荷性能图中,塔的适宜操作范围通常是由下列5条边界线圈定的;雾沫夹带线:液泛线:__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。
13. 吸收因数A可以表示为______,它在Y—X图上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14. 物料中的平衡水分的多少与____________性质和_____________性质有关。
二(16分))将一敞口贮槽中的溶液用泵输送到另一敞口高位槽中,两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m,输送管路的规格为φ108×4mm,溶液在管内的平均流速为1.235m/s,管路摩擦系数取λ=0.02,管路总长为130m(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),试求:(1).溶液在管内的流型。(2).泵的轴功率(η=60%)(计算时,取溶液密度为1500kg/m3, 粘度为1.5cP)
三(16分)有一套管式换热器,内管为φ54×2mm,外管为φ116×4mm的列管,内管中苯被加热,其流速为0.643m/s,苯的进口温度为50 oC,出口温度为80 oC。外管中为120 oC的饱和水蒸气冷凝,冷凝对流传热系数为1.0×104w/m2•K 。管外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可忽略不计。试求:套管的有效长度(K值的计算以内管的外壁为基准)(定性温度下苯的物性参数:Cp=1.86kJ/kg• oC , ρ=880kg/m3 , μ=0.39cP , λ=0.134w/m• oC )
四(16分)在常压逆流填料吸收塔中,用清水吸收焦炉气中氨,焦炉气处理量为500标准m3/h,进塔气体组成y1 为0.0132(摩尔分率)。氨的回收率为0.99。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.5倍。焦炉气入塔温度为30℃,空塔气速为1.1m /s。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* =1.2X(X ,Y为摩尔比)。气相体积总吸收系数KYa为200 kmol /m3.h,试求:(1)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;(2)填料层高度Z
五(16分)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,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。原料液组成为0.5(摩尔分率,下同)饱和气体进料。馏出液组成为0.9,釜液组成为0.05,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2.0倍,操作条件下平均相对挥发度为3.0,试求:(1)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(2)离开第二层理论板(从塔顶往下数)的气相组成y2 .
六(16分)在一连续干燥器中,每小时处理湿物料1000kg,经干燥后物料含水率由8%降至2%(均为湿基)。温度为20 oC,湿度为0.009kg水/kg绝干气 的新鲜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到90 oC后进入干燥器,离开干燥器时空气湿度为0.022kg水/kg绝干气。试求:(1)原新鲜空气的消耗量 (2)预热器内的传热量